Hi,长江三峡名轮旅游订票官网,欢迎您!
7X24th 值班客服:13699424669   |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0080-620   |   营销平台   |   手机端
攻略游记   |   Travel Guide

三峡神农溪.土家民俗风情

本站网址:http://mvn.cn    发布日期:2010年3月10日    浏览次数:
撒忧儿嗬 

撒忧儿嗬又名"巴山舞"或"巴渝舞",其特点是:伐鼓以祭祀,叫啸以兴衰,唱腔高亢,舞姿粗犷,体现了土家儿女的淳朴和憨厚;其形式为:一人掌鼓,众人对跳,由掌鼓者领唱,对舞者边唱边舞。远在殷商时期,巴人助武伐纣前戈后舞,以凛殷人纷纷倒戈,汉高祖刘邦数观其舞,乐其猛锐,令乐师习之引入宫廷,喻为"巴渝舞"。近有专家学者挖掘巴楚文化,按其地方特色,将其提炼升华,命名为"巴山舞"、 "跳丧舞"之美称,名扬五湖四海。1986年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盛会上,我县选送的"撒忧儿嗬"被誉为"东方迪斯科"。

    悬棺

悬棺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于春秋战国末期形成已有2000多年历史。土家族有高葬者至孝的习俗。唐人在《朝野金载》中记载: "五溪父母死,于村外搁其尸,三年而后葬,亲戚宴饮歌舞,一月余日尽产为棺,于临江高山半肋凿龛以葬之,弥高者以为孝,既终生不再祭祀"。现土家族悬棺葬俗已不复存在,但跳丧舞习俗仍存。曾有诗写道: "棺木为何悬此岩,秋风凄雨痛人怀。雪飞巫峡山戴孝,树动风声松举哀。春至百花呈奠礼,夜间明月照灵台,可怜你是谁家子,尸到如今尚未埋"。据专家考证,这里有岩棺七座,两具外露,赫然可见,至今为神农溪上一谜。

    土家族节日

    赶年

赶年的意思就是提前一天过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月大,二十九这天过;月小,二十八这天过。这个习俗在土家族中较为普遍,一直沿袭至今。传说明嘉靖年间,土家土司奉召征计倭寇,土兵转战在江苏、浙江一带,出其不意、功其不备使倭寇累累挫。这年底,倭寇计划趁过年之际,突然袭击土兵,以报受挫之仇。土兵提知此信,于是提前一天过年,在营地作好了战斗准备,街头等着倭寇上门来送死。三十那天,倭寇 果然大举进功,冲进营地,土兵一声吼从暗处杀出来,倭寇死伤不计其数,落得惨败。以后就提前一天过年,以纪念祖先的功绩。这便是过赶年。

     牛王节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前 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
传说多少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的来历。
    女儿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土家族 的"女儿会"。这一天,方圆百里的青年男女便梳妆打扮,穿戴一新去赶会。这一天土家族 姑娘居多,且以她们为主,因此叫女儿会。一些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以对歌方式寻找美满的情侣,被彼此相中,即约定地点交谈,以定终身之好。
相传很久以前,土家族有位姓薛的大户人家,主人是一位乡士,一天外出远游,在农历七月十一日回到家中。回家后他很高兴,就把妻子和儿女叫到跟前来叙说远游的情景,并对九个女儿说:"你们一天关在屋里不出门,挺闷的,明天早上可以梳妆打扮,出外游玩,上街赶场。但只准玩一天。"后来,土家族 姑娘都照着薛家这么做。七月十二是收拾打扮上街游玩,趁此机会相会自已心上人,订下终身终身。最早这天是土家男女青年穿红戴绿,拦歌对歌,谈情说爱的日子,后来发展成妇女不分老少,一齐赶会,会上对歌邀舞,甚是热闹。

    土家族建筑工艺

    吊脚楼

土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区,住房仍不失其遗风特色。因地势而建,傍山为屋,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笆蕉簇拥。对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现代建筑学家称之为"杆栏建筑"。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一般分上下两层或叁层,下层关畜、上层住人(或放物),具有通风防潮、防毒蛇猛兽等优点。而屋顶有盖泥瓦的(覆瓦),也有盖茅草和石板的,各有所喜,亦各有其说,盖泥瓦的人家会说:"黄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盖茅草的人家会说:"茅草屋里腊肉香";盖石板的人家会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但这都体现了土家人的乐观、风趣和对生活的热爱。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施天保工程以后,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建筑,正在逐步取代土家吊脚楼。

    西兰卡普

以西兰卡普为代表的民间织锦艺术堪称土家族艺术一绝。西兰卡普,汉语为“土花铺盖(土花背面)”之意,是土家族民间的家庭手工织锦。早在四千多年前,土家族先民巴人就掌握了土家简单的织锦技术。三国时期土家族人民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这就是西兰卡普的滥觞。元、明、清时期,西兰卡普被称为“土锦”、“峒布”等。改土归流后,土家族的西兰卡普挑织技术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土家族姑娘从小便随其母操习挑织技术,姑娘长大出嫁时,还必须有自己亲手编织的西兰卡普作陪嫁。
  
     土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区,住房仍不失其遗风特色。因地势而建,傍山为屋,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笆蕉簇拥。对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现代建筑学家称之为"杆栏建筑"。
  • 长江三峡名轮旅游订票官网|企业官方网站
  •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 7X24th 值班电话
    Mobile:13699424669
  • 财富热线
    Tel:028-85214340
  • 在线咨询
    QQ:75816392
  • 长江三峡名轮旅游订票官网办公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万兴路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