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长江三峡中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灯影峡两岸, 面积276平方千米。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 融合了地质文化、巴文化、楚文化、土家文化、峡江码头文化和抗战军事文化。 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 2011年,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评为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于1997年投资兴建,2003年正式对外营业。 2010年,景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5846万元,较2009年增长了28%,景区农民年收入人均达到10000元,有效地带动了以景区为中心社区的当地经济发展。 位置境域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宜昌市夷陵区,地处三峡大坝与葛洲坝之间,属于长江西陵峡东段,横跨长江西陵峡两岸。地理位置为东经110°59′—111°25′,北纬30°40′—31°20′,东西长31千米,南北跨度25千米,整个旅游区为276平方千米,旅游区南部和西部临近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部紧接秭归县,北部与三峡大坝相融,东部与宜昌市点军区、西陵区峡口风景区相连。景区地跨夷陵区三斗坪、乐天溪乡镇,景区规划控制面积50平方千米, 距离长江葛洲坝17千米,距宜昌市区中心19千米,距三峡大坝19千米。
地形地貌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属石灰岩风化区, 在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范围,是西陵峡震旦纪园核心园区,地质资源较为宝贵。 土壤性质总体为微酸性土壤,适宜植物的良好生长。
气候特征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处于两坝一峡区域,该区域属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暖春旱、夏热、秋多雨、湿度大及云雾多等特征。同时景区地处西陵大峡谷之中,夏热时多有风流强涌和流动江水对气候影响,雨量充沛,较之整个三峡地区的炎热气候,气温要低2~3摄氏度,光热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等为西陵大峡谷地区的基本特征。 全年太阳总辐射量在98x10³~103x10³坎德拉每平方厘米之间,年平均日照1669.3小时,年平均气温16.9摄氏度,≥10摄氏度积温5408摄氏度,无霜期292~320天,年降雨量1100~1490毫米。 主要景点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不仅旅游资源独特丰富,而且森林植被良好,面临长江,高山峡谷、层峦叠嶂、空气清新,人文传说源远流长。 景区“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
三峡人家人文景点包括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囊括传统的峡江吊脚楼峡江古建筑,清溪之中的古帆船、乌篷船等仿古景观以及渔家在江面上撒网打鱼、溪边少女古法棒槌清洗衣服等习俗风情表演。
水上人家为古帆船群景点, 位于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通过在近溪的一边筑起水坝拦截龙溪水,实现水位抬升1~2米。龙溪桥横跨水面,溪水碧绿,林木苍翠,“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此处主要表演渔民搭乘古帆船撒网捕鱼的场景,再现峡江渔民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延续古老的渔文化。
溪边人家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吊脚楼建筑景观,主要表演为山里妹子捶洗衣服、唱情歌的场景。
山上人家的“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一般分为上下两层或三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堆放杂物,还可防止毒蛇猛兽侵袭。吊楼有大有小,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吊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由于临江,地势险要,一户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个层次,似台阶一样。山上人家屋子通常仅仅相距几个台阶,进入屋子,穿过一道门,又一架台阶把你引入另一处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样,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进得去,却难走出来。在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领略到峡江人顺应自然,又不断地与自然抗争,执着地营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个性。而屋顶上的遮盖物,也是大有讲究的,有盖泥瓦的,也有盖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说。盖泥瓦的人家会说“黄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盖茅草的人家会说“茅草屋里腊肉香”;盖石板的人家会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但这都体现了峡江人民的乐观、风趣和对生活的热爱。走上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立万仞之势,如牌筏,因名石牌”。 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 它直如刀刃,通体纯白,有璧立万仞之势。 三峡的山峦是连绵牵延的,可是到了这里却腾挪出一个空间,让石令牌恍若横空出世,矗立江岸。它由坚硬的花岗岩组成,前后左右都如刀削一样平整,好像人工精心制作的“牌”一样,形成一大地质奇观。 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是西陵峡的标志性景观之一。 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色界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2003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蛤蟆泉位于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泉水处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因而得名。蛤蟆泉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 石牌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明月水,明月水,小蛤蟆吐的活宝贝,泡茶茶碗凤凰叫,煮酒酒杯白鹤飞,十里闻香人也醉。” 唐代茶圣陆羽曾多次到此品尝,他在《茶经》中写道:“峡州扇子山有石,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他遍尝天下名水,给全国宜茶之水排定了座次:“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陵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蛤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五……”。 由于北宋前的后周时期峡州州治和南宋建炎年间的夷陵郡曾设治于石牌,当时市井繁荣,交通方便,蛤蟆泉又声名远扬,使北宋后的许多文人都在蛤蟆泉留下了优美的诗文,如欧阳修的“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绿”,苏辙的“岂惟煮茗好,酿酒更无故”,黄庭坚的“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新芽来煎尝”,陆游的“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 “最初峡”指的就是灯影峡,“第四泉”就是指蛤蟆泉了。 文人墨客的吟唱,使蛤蟆泉更加生辉,成为西陵峡的著名景观。 蛤蟆泉传说是月宫中的蛤蟆吐的琼浆玉液,清人杨毓秀在《东湖物产图赞》中记载了蛤蟆泉—个传奇的神话故事。月宫中的一只小蛤蟆,因偷饮了天池中的圣水,被月宫之子吴刚一斧打昏,从半天云里掉到了灯影峡的江边,被—位善良的老樵夫搭救,小蛤蟆为报救命之恩,风化成石,蹲在江边长年喷吐甘液。小蛤蟆吞食天地灵气,汲取日月精华,它所喷吐的也是琼浆玉液。 人文历史
诗词 杨家溪漂流(七律) 管用和 杨家溪上水滔滔,十二险滩猛涨潮。 艇似狂涛抛落叶,身如骇浪卷鸿毛。 山旋岸转真惶恐,地簸天摇胆气豪。 莫道漂流魂欲断,惊心动魄激情高。 管用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生,湖北孝感市人。当过教师、文化馆干部、专业作家。1956年发表美术作品,次年发表文学作品。现已出版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25部。发表绘画作品300余幅。曾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作家协会主席。文学创作—级作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特色小吃
宜昌市三峡人家风景区特色小吃有洪湖藕炖排骨火锅、鸡汤鱼火锅、金汤长江鲢鱼火锅、口水鸡、腊蹄子火锅、秘汁酱黄瓜、农家抬格子、农家香肠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