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荆州港(jingzhou port),位于,是长江中游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之一。
前五世纪荆州即有官船码头,唐代成为重要港口;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之后,荆州港被辟为通商口岸;1996年12月,荆州港被批准为中国国家二类水运开放口岸。
2005年,荆州港码头总长5.83千米,泊位104个,共有仓库面积17.36万平方米,堆场面积40.6万平方米,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具备集装箱装卸疏运能力,港口年通过能力823万吨、131万人次; 2015年,荆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868万吨,同比增长7.94%;装卸自然吨586万吨,同比增长5.48%;集装箱箱量10.26万标箱,同比增长2.3%;完成营业总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8.5%。 2023年,荆州市港口吞吐量突破8000万吨。
历史沿革前五世纪荆州即有官船码头,唐代成为重要港口。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之后,荆州港被辟为通商口岸。
1951年,荆州港口成立搬运公司。
1952,中长航局设立沙市港务局,负责长航船舶客货运输业务。
1976年以前,荆州港港口分别由装卸企业、物资部门及沙市港务局自行经营管理。
1979年,荆州沙市始建港口货物管理站。
1980年,原沙市港航管理处成立。
1996年12月26日,荆州港获准成为中国国家二类口岸。
1997年,荆州港被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对外开放。
2004年11月8日,荆州港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列为中国53个主要港口之一。
2017年8月22日,荆州港李埠港区开埠启航。
2022年3月,荆州港车阳河港区散货自动化装箱系统投入使用。
2022年4月,荆州港车阳河公司与中国电信荆州分公司正式签订5g定制网项目,标志着荆州港车阳河港正式启动5g智慧港口项目建设,这也是湖北省今年首个启动建设的5g智慧港口项目。
2025年8月15日,荆州港涉外旅游码头工程(水域部分)正式通过竣工验收。 9月3日晚8时54分,荆州港直航日本、韩国国际航线首航船舶圆满完成首航任务,从日本名古屋港离泊返航。
![]() 区位环境港口位置荆州港位于
荆州港的经济腹地广阔,直接腹地除荆州市外,还扩张至宜昌、荆门、潜江等市部分地区,由于焦枝铁路的辐射作用,间接腹地远至湖南、四川、重庆、河南、山西、陕西等地。
气候条件荆州港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4至11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1800至20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9至16.6℃,年无霜期242至263天,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至1300毫米之间。
水文特征荆州港长江港区历年最高水位-44.67米,最低水位-31.21米,平均水位-36.86米。最大流速2.77米/秒,最小流速0.59米/秒,平均流速1.38米/秒。内荆河港区受长湖水位影响,历年最高水位33.11米,最低水位28.39米,平均水位30.27米。
硬件设施
截至2005年,荆州港共有仓库面积17.36万平方米,堆场面积40.6万平方米。
截至2005年,荆州港港口装卸机械306台,最大起重能力45吨,具备集装箱装卸疏运能力,港口年通过能力823万吨、131万人次。
截至2005年,荆州港码头泊位59个,总延长2792米,最大靠泊能力2000吨级;仓库总面积1.41万平方米,堆场面积19.8万平方米,候船室面积500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