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汉一个交通部定点的水铁联运主枢纽港
武汉港地处
2020年1月1日,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对外发布,2019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9万标箱,同比增长8.1%,再创历史新高。其中,2019年12月完成18万标箱,创单月历史最高,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再添佳绩。
2021年8月1日,武汉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开港运营。 2025年1月,武汉港4个泊位获批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将打造长江黄金水道核心枢纽。
![]() 发展历史武汉港务集团前身是武汉港务管理局。2005年6月,由武汉市国资委与
如今辖
主要从事集装箱、煤炭、钢铁、石油、矿石、建材、粮食、化肥、件杂货等各种货物的港口装卸、仓储、运输、修理及清洗服务;水陆旅客
2021年8月1日,武汉阳逻国际港水铁联运二期项目开港运营。
2024年8月,《武汉港总体规划》(2035年)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这标志着武汉港发展迈进新阶段。
运营情况2020年1月1日,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对外发布,2019年武汉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69万标箱,同比增长8.1%,再创历史新高。其中,2019年12月完成18万标箱,创单月历史最高,为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建设再添佳绩。
2019年,武汉加快推进武汉航运中心建设,深化与国内港航企业合作,武汉市政府与中远海运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整体推进核心港建设,加快推进铁水联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以1140型集装箱船型为突破,深入推进长江航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全流域航运实现效益最大化,2019年11月28日,武汉首条国际集装箱航线班轮开通,首航班轮11月28日从阳逻出发,12月11日返回阳逻港,总航程3150海里,历时14天,从武汉到日本名古屋耗时5天17小时,比原来通过上海中转的航班节时5天。目前两艘近洋直航500箱级集装箱示范船均投入运营,已发运武汉直航日本3个航次。
2025年1月,交通运输部正式批复,同意武汉港4个泊位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分别为武汉港花山1#、2#泊位,汉南港区纱帽作业区3#泊位、邓南作业区1#泊位。至此,武汉港开放区域由阳逻港1个港区3个泊位扩大为4个港区7个泊位,将有力推动武汉港建成千万标箱国际化港口,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核心枢纽,标志着武汉市在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的征程中迈上崭新台阶,将进一步助力把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链接优势。 )8月15日,华航汉亚2装载3052.5吨货物从武汉港出境前往釜山,至此,2025年武汉港出入境船舶达到100艘次,同比增长49%,创下8月份即达到年内百艘次的新纪录。
![]() 自然条件风况春夏多北风、东风7、8月多南风,风力一般2~4级,大风多为5~6级,江面最大阵风7~8级。年平均风速2.8米/秒;年最大风速19.1米/秒;极大风速可达28米/秒,7~8级大风年平均8.2天,最多16天,最少1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284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2105毫米,年平均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降雨日125天,大于或等于25毫米的降雨日为13.1天,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降雨日为4.5天。年平均降雪日8天。
雾况年平均雾日数33.1天,11月份最多为10天,冬春两季一般早雾午消。
气温年平均气温15℃;7~8月最热,平均气温37℃左右,最高曾达41.3℃;1月份最冷,平均气温2.9℃,最低曾达-18℃,港区无封冻史。
水位武汉段长江历年最高水位27.86米(黄海高程,下同)最低水位8.21米,主航道枯水期水深一般在3.5米左右,洪水期一般在9~10米.
流速:最大流速3.06米/秒,平均最大流速2.70米/秒.
流量:最大流量76100立方米/秒,最小流速4830立方米/秒。
助航信息航道:武汉港主要进出港航道为长江、汉水和江岸区港港地。港区航道标准水深,长江段为4米,最深处9米,最浅处为1米;汉江段水深5米至1.8米。港区枯洪水位落差均在12米以上。航道宽度,长江段最窄处80米,最宽处1060米,汉江段宽60米,河口宽约200米。江岸港区港池,长2000米,宽200米,有进出河槽,枯水期挖泥量200万立方米至300万立方米,保持通航水深6米。
锚地:武汉港口锚泊基地17处,水域面积499.58万平方米,一次可系泊303艘。
拼箱出口因武汉此前未开通拼箱报关业务,武汉港的货物只能从陆路运往上海,再从当地物流中心转运至港口。这一趟下来,每吨货物运费、仓储费要500多元。
如今,武汉港已开通拼箱报关业务,武汉港务集团与上海拼装企业合作,开始承接拼箱业务。货物运到武汉港阳逻二期码头后直接拼装并报关,随后直接运往上海。在上海港口海关监管仓库内,海关人员将监督开箱,把不同目的地货物再次拼装到不同集装箱内。这样一来,每吨货物运费可降至200元左右。
|